中荷女排之战虽然以3:0获胜,经验是什么?教训是什么?需要深思
2025-08-07 10:59:05
昨晚的中荷女排之战,牵动着亿万中国球迷的心,最终以大分3:0获胜总算结果圆满,但在胜利之余是否需要想想细节?想想大赛中的得失,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,不要在欢呼中倒下,不要在胜利中迷茫,这是每个国人应有的素质。
大家知道,中荷之战第一局胜得毫无悬念,我们的队员打的节奏明快、游刃有余,确实让球迷看得放心,教练可以撒手让球员自我发挥,因为,我方场上队员贯彻了教练意图,打短平快、封住对手主力扣球,打的对方毫无胜算和还手之力。
但是,从第一局开始,对手并没有认输,尤其是荷兰教练频频叫停,对场上队员排兵布阵,寻找破解中国女排之法,但是效果甚微。第一局以大比分25:12落下帷幕。
第二局开局如同第一局一样,中国队始终比分领先,最后以25:18获胜,但是,对手在输的情况下分数有所提高,比第一局多赢了6分才输,这样的成绩给对方教练打了强心针,感到感到还有一丝希望。这时候的我们不应当情敌,应当看到对方在进步,想想下一局如何将对手彻底打垮。对方虽然输球了,但是比第一局进步了,我们没去想这些问题。
到了第三局中国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开场换下主力朱婷,理由是让主力休息,大家可以看出前两场朱婷基本上连汗都没出多少,何谈休息,主要是轻敌的意识问题。自己的换人,给了对方一个翻盘的机会,对方是巴不得把中国主力全部换下。
到了中后程更是不解,两队的分数本来越来越接近,中国队看不到危机,再次换人,让原来两名新手上场,结果大家看得非常清楚,原来朱婷在场的时候,荷兰队从来发挥不出扣球锋芒,现在场上已经能和中国队连续叫板,两队打得不相上下,甚至到后来荷兰队扣球比中国队还凶,中国队却成了招架之功。
第三局到了24:23的时候,按照常规对方发球,中国队应当拿下一分结束战斗,但是,由于中国队没有朱婷的力量型队员,扣出的球屡屡被对方接住,反倒成了被动。
达到24平的时候,已经说明:对方现在场上的队员水平,已经和中国队场上队员水平相当,最后鹿死谁手,双方教练已经失去控制,本来中国队可以稳操胜券,大意失荆州,只好任其发挥。
当从24平开始,中国亿万球迷人人从心里担心,每当对方领先一分的时候,让球迷们心惊胆战,因为,大家不是要的3:1或3:2获胜,要的是3:0完胜荷兰!因为3:0获胜和其他分数获胜有质的区别。大家是否想到?如果场上的队员不变,再打一场,未必中国队能够胜利。最后总算结局还好,中国队以33:31险胜,胜得让人心惊肉跳。
纵观中荷女排之战,有经验也有教训,经验是对付较强的对手时,一定要一致压住对方,用最好的球员打球,彻底压住对方,让其不能发挥出特长,迅速结束战斗,像第一局和第二局那样,用主力队员把对方信心打下去。
大家认真看比赛可以观察到,到第二局中局时候,荷兰队几乎所有队员,从脸色上看已经失去信心,就是教练不服输,频频换人,假如第三局不把朱婷换下,不换其他队员,第三局荷兰队会输的更惨,甚至分数过不了15分,中国队可以轻松拿下比赛。
中荷之战的教训主要还是在胜利的时候轻敌,骄兵必败是不二法则,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换掉主力队员,是错误的决策。其实教练在场上的指挥,有时候起不到多大作用,比如说教练让一个水平低的队员上场,教练就是千叮咛万嘱咐,也解决不了她不会接球的能力,也解决不了她扣球没力量的问题,怎么指导她就是不行。所以,能力的问题不是场上教练几句话能够解决的,该让高手上场时,一定不能用差的队员上场,否则,可能会拱手把胜利果实丢失。
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,万万不可粗心大意,在世界性的大赛中,取得好成绩不单单是成绩问题,其中还蕴藏着国家力量和民族的希望,千万不能因为所谓的“练兵”而影响成绩,影响国威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