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篮球天才,16岁加入日本籍,赛后:能击败中国队,我很开心
2025-10-29 06:39:06
说实话,能考进青山学院篮球部,绝对是实力的象征。像田臥勇太、渡边雄太这样的球员,也都是从这儿出来的。
不过,说到这儿,我们得提个重点。张天杰在2008年,也就是他16岁那年,就加入了日本国籍。
不是打个比赛那么简单,是从法律意义上“变成了日本人”。
为了彻底“日本化”,他改名叫张本天杰,这个名字更符合日语读音,也更能在文化上“贴合”当地环境。这一年他加入了日本青年队,开始代表日本出战亚洲青年赛事。
这一步,其实就意味着他彻底走上了另一条路。
张天杰在日本的篮球之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。
进入国家队后,他多次代表日本参加亚锦赛、世预赛和亚洲杯。他的表现不错,不光能打,还有激情,场均得分不低,在日本国内也算个明星球员。
但在中国,他的形象就不一样了。
真正让他在中国观众眼中“翻车”的,是2014年仁川亚运会。
那场比赛,日本对阵中国。张天杰作为日本队主力之一,发挥相当出色,最终帮助日本队以79:72战胜了中国队。
这本来是正常的体育比赛胜负,但他赛后的采访完全点燃了舆论:
“能击败中国队,我很开心,毕竟中国是一个很强的对手。”
“我的选择是对的。如果留在中国,我可能没有打球的机会。”
“我感谢日本国家队让我成为真正的日本人。”
这番话,咱不说带不带感情,最起码,让很多中国观众寒心。
你说,中国不曾亏待你,小学、初中都在这儿长大,篮球启蒙也是中国教练教的。可是你一句“成为真正的日本人”,真的有点说不过去。
张天杰为什么要加入日本国籍?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现实的成分。
他在采访中说过:“如果继续留在中国,我可能根本没有打球的机会。”
这不是空穴来风。中国篮球圈门槛高,人才多,特别是在他那个年龄段,竞争极为激烈。就算有天赋,进入国家队也得熬上几年。
但在日本,情况完全不一样。篮球不是第一运动,青训体系相对宽松。他有天赋,有身高,打法硬朗,自然会被日本篮协重点培养。
说白了,他选了“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”。
这听起来没问题。但关键在于——你怎么说、怎么做。
你可以加入别的国家,你可以追梦,但你没必要在击败祖国之后公开“感谢日本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”,更没必要在镜头前说那种让人心寒的话。
这跟你想打球、实现自我价值是两码事。
除了那场亚运会之后的采访,张天杰还不止一次发表类似的言论。
有媒体问他怎么看待中国男篮,他说:“姚明退役后,中国男篮没有核心,整体水平下滑,日本男篮击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这种“对外挑衅”的说法,哪怕是为了“提升士气”,也非常不得体,尤其出自一个曾经的中国人之口。
说白了,篮球是一项运动,但国家认同是一种立场。
你可以选择哪国更适合你,但不能在“享受完中国培养之后”,掉头就对着祖国放冷箭。
在我们国家,“爱国”从来不是简单的口号。
爱国,是一种责任。
它不是强迫,不是洗脑,而是一种骨子里的认同。就像我们尊重历史上那些革命者一样,尽管他们很多人是反对当时的政权,但他们是出于对民族的爱、对国家未来的希望。
今天,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体制的问题,就否认一个国家的价值。更不能把“实现个人价值”当成背弃祖国的理由。
张天杰可能没想那么多。他眼里只有篮球,只想着“哪里有球打、哪里给机会”,可问题是,有些东西,是不能轻易放下的。
你可以为梦想奔跑,但不能遗忘起点。
张天杰不是第一个加入别国籍的球员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可惜的是,他是其中为数不多在公开场合“伤害自己出身国”的那一类。
今天的中国球迷,大多数是理智的。他们可以接受现实选择,但不能接受公开的“背弃与羞辱”。
我们也不是“仇外”,但我们有底线。
一个忘记自己出身的人,在别人眼中,也不过是个工具。
或许他未来真的能以某种身份回来,或许还能找到“过去的痕迹”。但真心接受?恐怕不容易。
当然,说到底,这也不是张天杰一个人的问题。
为什么这么多运动员觉得在中国“没有机会”?为什么人才流失?
这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。
我们要打造更公平、包容、有希望的体育环境,让更多孩子在中国就能实现梦想,而不是靠“别的国家来成全”。
只有这样,才不会再出现第二个张天杰。
日本篮球协会官网及历年青年队名单
青山学院大学体育部招生信息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